研究所现有教师41人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人,实验人员2人,其中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、北京市特聘教授、北京市长城学者、北京市教学名师、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、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、北京市特聘专家、北京市科技新星等。研究所成员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、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、饶毓泰基础光学奖、霍英东青年教师奖、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。培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、中国光学学会光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篇。2021年,研究所入选北京工业大学“三全育人”教师团队重点培育项目,研究所教师党支部多次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“示范党支部”,多人次获校优秀共产党员和共产党员标兵。
研究所依托光学工程、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,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:光信息处理与光通信器件、纳米光学与技术、新型激光器及超快过程、光纤传感与光电检测技术。具体内容有:以微纳尺度光物理学和光电子技术研究为基础,开展微纳光子结构在信息光子学、生物传感、有机光伏和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;光信息处理、太赫兹成像、数字全息、微波光子学等方面的研究;超快光纤激光器、光泵薄片半导体激光器、非线性光学、光电薄膜器件的研究;光纤通信与传感、光电转换等方面的研究。
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(地区)合作重点项目、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题项目、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、JG项目及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等。近年来在Science Advances、Nature Communications、Advanced Science、Advanced Materials、Nano Letters、JACS、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、Optics Letters、Applied Physics Letters、Scientific Reports、Optics Express、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50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。
培养物理学、光学工程专业的博士后、博士、硕士研究生,承担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、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。
主要承担的本科课程有《普通物理》、《物理光学》、《应用光学》、《信息光学》、《晶体光学》、《激光原理》、《光电子学》、《数学物理方法》、《光纤通讯原理》、《信号与系统》、《通信原理》、《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》、《专业物理实验》等主干课程,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、光电子与光通信课程设计、毕业设计等本科生指导工作。
研究所与英国剑桥大学、英国曼彻斯特大学、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、德国斯图加特大学、德国吉森大学、爱尔兰都柏林大学、俄罗斯国家量子中心、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、日本电气通信大学、比利时列日大学、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、澳大利亚麦觉理大学、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学生联培、紧密合作。